在中国书画的传承脉络中,“以书立骨、以画显神” 是恒定的艺术准则。青州五鹿斋斋主张亮(张量)深耕画鹿数十载,恪守 “骨法用笔、以书入画” 的创作之道,在宣纸之上构建出一片鹿鸣呦呦的艺术天地,为传统笔墨注入了当代活力。
张亮画鹿,首重其 “骨”。这份对 “骨” 的执着,源自他师从河北省美协顾问张辛国先生的岁月。张辛国深耕传统花鸟走兽,教他先习古画里的笔墨筋骨,从宋元院体到明清写意,一笔一墨揣摩鹿的体态肌理与精神气;再带他入山林写生,看晨露里鹿的步态、暮色中鹿的眼神,让传统技法接上自然的 “气脉”。正是这般师法传统又观照自然的修行,让张亮笔下的鹿既有古画的沉稳骨相,又含山野的鲜活灵气,“骨” 立而神生。
再观其 “韵”,生动传神。数十年画鹿生涯,使他与笔下生灵心意相通。雄鹿的威严、母鹿的温婉、幼鹿的灵动,皆在笔墨间跃然。他不刻意以色彩炫技,多以水墨为主,偶施淡彩,却能将鹿的皮毛质感、眼神神采展现得纤毫毕现。尤其鹿眼刻画,以焦墨点睛,兼用飞白留韵,似含灵光,既显祥瑞之气,又藏野逸之趣。这种 “栩栩如生”,不止于形,更在于捕捉到了鹿作为 “吉祥使者” 的精神内核 ,那份从容、灵动与神性,正是中国人对自然生灵最本真的审美寄托。
其 “意” 之深远,更值称道。五鹿斋专攻画鹿,是对文化符号的深度开掘。鹿承载 “福禄寿” 的吉祥寓意,张亮深谙此道且不落俗套。他笔下的鹿,或立于苍松之下,暗含 “松鹤延年” 之愿;或行于云雾之间,隐喻 “仙鹿呈祥” 之境;或群聚溪畔,传递 “家族兴旺” 之喜。这些作品成为馈赠佳选、私家珍藏,正因他将笔墨意趣与文化寓意熔于一炉,让观者在品味笔墨之美的同时,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。
观张亮这幅《鹿衔灵芝》,取传统吉祥题材,绘就祥和意趣。画面以古松为骨,虬枝盘曲,松针如墨雨纷披,尽显苍劲;山石淡皴,衬出空间层次。三只鹿态各殊:雄鹿衔芝昂首,雌鹿低首觅食,幼鹿蹦跳相随,皮毛斑点以赭墨点染,纤毫毕现,眼神灵动如含光。 笔墨上,工写相参:松皮枯笔皴擦见质感,鹿身细笔勾描显灵动,淡彩轻敷却让物象鲜活。“鹿” 谐 “禄”,灵芝喻寿,古松象征常青,三者交融,暗寓福禄寿全的美好祈愿。画面静中有动,古松的沉稳与鹿群的生机呼应,在水墨淡彩间,织就一幅祥和、富意趣的自然图景,尽显传统国画 “托物寄情” 的妙韵 。
作为香港文联青州创作中心主任、墨缘斋签约画家,张亮的创作始终敬畏传统、清醒创新。他不逐时风,不炫技巧,深耕 “画鹿” 领域,践行着 “一事精致,足以动人” 的古训。作品中 “福荫子孙、吉祥绵远” 的寓意,并非附加标签,而是笔墨精神自然生发的文化共鸣,当书法的骨力、绘画的韵致与文化的深意相融,便成就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。
当下书画界追求 “新奇特” 的潮流中,张亮以数十年坚守,证明了传统笔墨的生命力。他笔下的神鹿,既是自然生灵的写照,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吉祥符号,值得细品。
墨缘斋文化
2025年8月16日